四年级语文辅导计划(精选5篇)
一、辅导要求
以辅导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减轻师生负担,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准薄弱。辅导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我们教师在辅导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辅导时间,这样的辅导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辅导效率。
2、善于归类。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习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辅导效果。
3、注重运用。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辅导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二、辅导内容及策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时间:20课时)
(一)汉语拼音(时间5课时)
1、辅导要点
能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翘舌音、后鼻音、轻声音和儿化音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主要题型
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字母顺序;填写相应的大小写字母;看拼音写出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带点字选择声母或韵母等。
(二)字词(时间:7课时)
1、辅导要点
(1)学会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辩析词语、运用词语;
(2)能分类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3)熟练掌握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等。
2、主要题型
(1)看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选择正确的字义;
(4)改正错别字;
(5)照样子写词语(ABAB、AABB);
(6)根据意思写词语;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8)词语搭配;
(9)用词造句;
(10)按要求写成语。
(三)句子(时间:8课时)
1、辅导要点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
2、主要题型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按要求写句子;
(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5)修改病句。
3、知识归类
(1)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
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尽管……也……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然而……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由于……之所以……是因为……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2)古诗名句的'分类
描写春、夏、秋、冬夏天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
(3)句子的分类: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4)句式的分类: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5)病句的分类: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罗嗦、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指代不清等。
第二部分:阅读(时间:10课时)
(一)辅导要点
(1)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主要指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和感情色彩;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特别要能区别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句、分号与句号的不同之处;
(3)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主要题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给句子或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第三部分:习作(时间:10课时)
一、辅导要点
(1)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习作进行归类
第一类:记实作文
写一位自己教过的老师;写一种动物;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写一篇参观、游览记;我身边的小能人;写一位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写一篇关于假期生活的习作;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一位名人;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童年趣事;一件往事。
第二类:想象作文
看图想象,写故事;写一篇想象习作。
三、辅导重点
从以上两大类习作内容来看,基本属于话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且基本囊括了学生习活的方方面面,因而辅导基本以这些习作内容为主。重点确定为三点:1.拟题;2.选材;3.表达。
四、辅导策略
(一)拟题
给每一次习作拟一个喜欢的题目。
拟题方法:
1、巧妙的改用和引用名言、俗语、成语。
2、新颖别致,能吸引人,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3、模仿教材中课题的拟题方法
(二)选材及构思
1、记实作文选材原则:真实精辟,小巧新颖。
辅导要点:
(1)用心体验,重视自我的真实感受,有独到见解。
(2)细致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择新的角度来写。
(3)以小见大,选择小巧精致的“点”,忌选多全大圆的“线”。
2、想象作文选材原则:情节丰富,生动形象;依托现实,大胆合理。
辅导要点:
(1)给材料想象作文:充分发挥想象,使题目中的文字、图画材料变成自己或他人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情节丰富的故事。
(2)无材料想象作文:想象要大胆,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创作。
一、辅导要求
以辅导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减轻师生负担,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准薄弱。辅导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我们教师在辅导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辅导时间,这样的辅导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辅导效率。
2、善于归类。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习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辅导效果。
3、注重运用。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辅导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二、辅导内容及策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时间:20课时)
一、汉语拼音(时间5课时)
1、辅导要点
能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翘舌音、后鼻音、轻声音和儿化音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主要题型
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字母顺序;填写相应的大小写字母;看拼音写出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带点字选择声母或韵母等。
二、字词(时间:7课时)
1、辅导要点
(1)学会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辩析词语、运用词语;
(2)能分类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3)熟练掌握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等。
2、主要题型
(1)看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选择正确的字义;
(4)改正错别字;
(5)照样子写词语(ABAB、AABB);
(6)根据意思写词语;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8)词语搭配;
(9)用词造句;
(10)按要求写成语。
三、句子(时间:8课时)
1、辅导要点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
2、主要题型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按要求写句子;
(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5)修改病句。
3、知识归类
(1)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
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尽管……也……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都……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然而……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由于……之所以……是因为……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2)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
描写春、夏、秋、冬夏天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
(3)句子的分类整理: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4)句式的分类整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5)病句的分类: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罗嗦、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指代不清等。
第二部分:阅读(时间:10课时)
一、辅导要点
⑴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主要指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和感情色彩;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特别要能区别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句、分号与句号的不同之处;
(3)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主要题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给句子或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第三部分:习作(时间:10课时天)
一、辅导要点
⑴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⑵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习作进行归类
第一类:记实作文
写一位自己教过的老师;写一种动物;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写一篇参观、游览记;我身边的小能人;写一位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写一篇关于假期生活的习作;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一位名人;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童年趣事;一件往事.
第二类:想象作文
看图想象,写故事;写一篇想象习作
三、辅导重点
从以上两大类习作内容来看,基本属于话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且基本囊括了学生习活的方方面面,因而辅导基本以这些习作内容为主。重点确定为三点:1.拟题;2.选材;
3.表达。
四、辅导策略
(一)拟题
给每一次习作拟一个喜欢的题目。
拟题方法:
1、巧妙的改用和引用名言、俗语、成语。
2、新颖别致,能吸引人,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3、模仿教材中课题的拟题方法
(二)选材及构思
1、记实作文选材原则:真实精辟,小巧新颖。
辅导要点:
(1)用心体验,重视自我的'真实感受,有独到见解。
(2)细致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择新的角度来写。
(3)以小见大,选择小巧精致的“点”,忌选多全大圆的“线”。
2、想象作文选材原则:情节丰富,生动形象;依托现实,大胆合理。
辅导要点:
(1)给材料想象作文:充分发挥想象,使题目中的文字、图画材料变成自己或他人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情节丰富的故事。
(2)无材料想象作文:想象要大胆,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创作。
学情分析;
某某同学是个很聪明而且很有活力的学生,他性格开朗,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的高,但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或许还有以前学习习惯的不科学,导致现在他的学习情况不是很理想,针对他的现状,我觉得首先是帮他培养好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三点:
第一: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充分地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包括对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比如独立识字的能力。加大他的课外读物阅读量,诗词积累等。
第二:对他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因为年龄和性格的关系,他的自制力不是很强,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在现阶段通过一些奖惩制度对他进行严格要求,让他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第三:对写作习惯的养成,从一句话日记开始,从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让他树立起学习目标,从而快速提高语文成绩
其次,对他一年级上下册的字词的复习巩固,每天一复习一部分,掌握一部分,从而提高字词的积累量。我会通过一些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声读物,通过多种方法达到让他掌握新的字词的目的。还有就是对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让他多读,多联想。并且让他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方法:
(1)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通过一些身边的实际例子,让他更快更有效的掌握课本的内容,让他自己多读多背多体会。
(2)灵活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言语的教学范围,比如第二课《黄山奇石》,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让他看一些黄山风景区的视频,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长久的掌握课文内容。
(3)多让他自己解决问题,老师仅仅做一个引导者,让他自己多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措施:
教学规划:
周一至周五
(1)每天下午五点半到九点左右。(作业辅导)
(2)一个小时完成数学作业和练习。
(3)休息十分钟后完成语文练习和作业。(一个小时)
(4)半个小时复习上学期字词,半个小时背诵一首诗。
(5)练习半个小时字
周日
(1)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半。
(2)对字词的测试,理解的测验。
(3)作业的完成,校改。
(4)对一周学习内容的总结复习,
(5)本周诗句,词语的掌握情况的考察。
语文辅导计划
根据几次对喻思雯同学学习兴趣的了解以及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喻思雯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虽然该同学学习态度很认真,但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是很好。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他只知道表而不知道里,更重要的是该同学学习和写字的速度太慢,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该同学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如有不到之处,望给予指正!
第一部分
拼音知识(2课时)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节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小学阶段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掌握汉语拼音知识;(1)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2)《汉语拼音字母表》、大写字母;(3)音节的拼读方法、声调及隔音符号的使用方法。它们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分清鼻音韵母尾n和ng、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利用声韵配合规律帮助记忆、声调符号、隔音符号、拼写规则、轻声、儿化、拼音字母的大写)等。
第二部分
汉字知识(4课时)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教强的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以上,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应掌握:准确地读写生字,学会小学语文课本生字表中的3000多个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型,了解字义,并能正确书写运用;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区别、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多义字;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包括(汉字的分类、汉字的笔画、汉字的笔顺、及基本规则、补充规则、汉字的偏旁部首)等。
第三部分:
词语知识(10课时)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境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要求同学们应该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并注意积累词语;学会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能区分近义词、反义词辨析词义的感情色彩,掌握各类词语并能恰当运用。包括(单音词、多音词、单义词、多义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近义词、反义词)
第四部分
句子知识(12课时)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积累的知识,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做到语句通顺流畅”。
在句子方面,要从以下几点来掌握:
(1)认识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句子,把句子写完整;
(2)能用学过的词语造句,按规定的范围及内容写句子;
(3)会用不同形式的句子表达同一个意思,会扩写、缩写句子;
(4)能认识和初步判断并运用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
(5)修改几种较为明显的病句;
(6)能理解有一定内涵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掌握、积累、运用名言警句和歇后语。包括(常见的句子类型: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被”字句和“把”字句、变换句式、缩句和扩句、修改病句句子之间的关联词语)等。
第五部分
标点符号(4课时)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和停顿,能使句子的结构在书面上显得更清楚。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总称。点号是用来表示语气和停顿的,标号是用来标明具有特殊性质的语句的。点号有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和感叹号七种。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书名号八种,以及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等。
第六部分
修辞知识(6课时)
修辞,就是选择并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的方法。
修辞的内容:
修辞的内容包括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句子的选用和调配,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修辞的目的是为了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
二、小学生常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反问、设问等。
第七部分
阅读知识(12课时)
按《新课标》的要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掌握阅读内容: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背诵、复述、默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2)能结合段落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能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毛病的段落;把排列错乱的几段话,按一定顺序排成有条理的一段话。
(3)能给层次比较明显的段落分出层次,并能指出层次之间的关系。
(4)能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出文章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能独立阅读适合小学生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回答一些适合小学生毕业生程度的问题。
一、自然段的阅读:给自然段划分层次、总结自然段的段意等。
二、篇章阅读:分段(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2)按时间顺序划分(3)按地点空间的转换划分(4)按文章的构段方式划分(5)按事物性质的不同划分
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意常用的方法有:(1)取舍法(2)中心句摘引法(3)自然段意归并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题目扩展法(2)段意归并法(3)重点归纳法(4)要素综合法
第八部分
写作知识(15课时)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写作方面应答到以下几方面: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学会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0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50字的习作。
写作的基本步骤: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列纲、修改等。
记叙文写作:写事类、写活动类、写人类、写景类、状物类、想象类等。
常用应用文写作:读后感、日记、书信等等。
一、指导思想
为实行成功教育,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我班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困生名单
三、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困生和每个学生一样,都有作为好学生的愿望,但一般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理解问题能力和同学有较大差距,成绩不理想。赖立峰脑子较聪明,但不爱学习,不爱动脑筋,课堂上学不进去,课下作业不认真,不听家长的话,在老师面前说得好,但坚持不长。朱浩然 韩家乐 陈振涛太差,理解能力慢,记忆差,作业也不写越来越差;郑红艳同学是课堂上能专心学一会儿,但记得慢忘得快。周米佳很懒惰的,经常缺写作业,学习不深入也不巩固。
四、帮扶措施
1、经常与学困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状况,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在思想上不掉队。
2、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做到讲解精辟、透彻。给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学习的机会,适当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其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用其闪光点激励他们,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打消厌学情绪。在作业方面,对他们要单独留一些基础性的习题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既要趋向于易做,又要有合适的量,课堂教学也要尽量新颖、生动,从而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课后要加强辅导,既要鼓励他们不懂就问,教师又要加强跟踪辅导,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及时给他们讲解、补课,使其步步跟得上,不至于问题越积越多。
4、采用学生优帮差的形式,“一对一”结对子,真正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
5、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以上学困生帮扶措施,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加以完善。
五、帮扶目标:
通过上述帮扶措施,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困生实现以下目标:
1、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2、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3、逐步达到能独立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