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普通话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话测试大纲》为纲,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与要求》为指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认真了解学生普通话基础,从而确定教学起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力求在这一学年内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基本情况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10个班的《普通话》教学。这10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普通话语音不规范,不标准,方言语调比较明显。
三、教材分析
要求:
1、要求掌握21个声母、39个韵母的发音规则。
2、声调的调值和调类。
3、轻声、变调、儿化及语气词的音变。
4、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5、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朗读基本技巧。
6、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掌握口语化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重点、难点:
1、掌握平翘舌、鼻音与边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后音。
2、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朗读的基本技巧。
3、掌握口语化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讲究语言的自然、清晰、流畅和规范。
四、教学目标
1、强化普通化表达技能训练。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普通话测试具体要求,对《普通话测试大纲》中的相关考点逐个讲练,力求使学生掌握规律,突破难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给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以使学生掌握规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不断提高学生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提高修养,不断积累材料,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方面下功夫。
五、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每堂课一定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的东西。
2、教学过程一定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3、利用游戏法、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课前五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5、组织辩论、演讲、朗诵等,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
贯彻“三纳入一渗透”,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三纳入一渗透”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水平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1、纳入教学基本功: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素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还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我校重视教师语文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将教职工语言文字培训列入校本培训计划。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过程培训,突出教师培训的“四性”:全员性、参与性、实践性、全程性,提高全体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加大个别帮扶力度,重点搞好个别教师的语言培训工作,帮助未达标教师尽快达标。组织全校教师的硬笔书法大赛,选拔优秀作品进行展评等。
2、纳入总校校的常规管理:校长带头讲普通话,带头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学校每学期都要将此项工作写入计划总结中,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总校校还将由工会牵头定期对教职工进行语言文字的培训,进行不同年龄段的普通话比赛。坚持在教学评估和期中教学检查,多媒体讲课比赛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教学活动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教务处坚持教师新开课和开新课试讲中,对教学内容、效果以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严格把关。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过语言关、文字关。
3、纳入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听说读写中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按照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将结合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能力;充分利用语文课,通过听写字词,规范学生用字,规范书写笔顺;组织课前语言操,设计开放题目,听课文录音等,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规范用语和用字的兴趣。三月份开展“走进大语文——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系列活动”: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硬笔书法大赛,选拔优秀作品进行展评;中高年级的课本剧大赛,组织全校性的诗歌朗诵会,弘扬民族文化,使学生受到感染;倡导学生多读书,培养强烈的阅读需求,语文教师每月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文章),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校将以“迎奥运、促和谐”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三是将“推普”寓于学生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规范用语用字的责任感。将“推普”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校园中、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等不同的时机寻找不规范用字、错别字,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各班利用雏鹰小队,组成“啄木鸟小队”等,对校园中的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错别字;将“推普”寓于思想教育活动中。与德育、少先队工作相接结合,针对节日、纪念日和主题教育活动,将定期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朗诵会。“读革命史书,学革命先烈,讲革命故事”普通话讲故事比赛、 “我说身边文明事,我说身边文明人”普通话演讲比赛、诚信故事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教育局里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我局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局职工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意识,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风气,制定20xx年普通话培训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普通话培训、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局职工对推广普通话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普通话水平,形成一种自觉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一)完善机构、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推普领导机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部署和落实具体工作,制订普通话培训工作计划,提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水平。
(二)加强学习
三、主要工作、注重实践。
1、继续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推普精神,坚持集体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2、普通话训练主要靠自己挤时间学习,自己学、自己练、自觉的学、自觉的练,当然也离不开指导。要按照发准声韵调、读准语言音变规律、掌握常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辨析等内容进行学习。
3、突出“练口”与精通理论相结合口语是声音传递的,遵照口语训练的规律,严格训练,突出普通话的要求,在注重练的基础上,进一步精读有关理论,以达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做好普通话培训工作。
4、把普通话日常培训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掌握好普通话,必须结合日常工作不断运用,在运用中吸取新知识,在学习,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机关内一律说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机关语言”。
5、抓好人员培训,提高干部职工讲普通话水平。抓紧学习,把它作为平时业务学习的一项内容来执行,鼓励所有达到二级甲等的人员加强学习与提高,参加一级乙等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对通过一级乙等水平测试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大使用普通话的宣传力度。 在机关内适当的地方悬挂或粘贴宣传使用普通话的永久性标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关注社会文化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让讲普通话和写规范字深入人心,使“推普工作”成为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围绕主题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职工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我局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服务。
(四)加强检查评估,注重资料收集。
加强机关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一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评估指标体系和文明创建活动;二是进一步规范推广普通话工作,成立单位的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的任务是抽查本机关职工说普通话的情况,并根据抽查情况评选“说普通话”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