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无忌(精选3篇)
前阵子看到这样的笑话:
1、语文课堂上,老师请小朋友用“天真”造句。
一个小朋友这样写到:“今天真热!”
2、十分:今天我考了十分。
3、马上:我骑在马上。
当时看到这样的笑话,真是笑弯了腰,可是仔细想想,这仅仅是笑话吗?当然不是!记得在教学《怀素写字》这样一篇课文时,有这样一句话用“先……再”造一个句子,有个小朋友有这样写:“先生,再见!”或者小朋友喜欢模仿造句,人云亦云: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我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
固然,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对词语的理解比较肤浅,如何让孩子在有限的生活阅历中创造出精彩的句子,那就需要老师创造合适语境,让小朋友身临其境。
一、联系课文,联想生活,解词语含义
造句难就难在不是先有了内容,不是从内容入手,而是先有了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再造出能用上词语,与词语语境相同的内容。同样是《怀素写字》用“认真”造句,很多小朋友就说:“我写字很认真。”“某某某读书很认真。”“某某看书很认真。”这些句子对吗?按照句式来说,很对。可是这些句子“有骨无肉”“大同小异”毫无任何感情而言。我给小朋友展示了“怀素写字图”:
瞧,这幅图上画谁在干什么呢?
小朋友异口同声说:“怀素在写字!”
“写得怎么样?”
“很认真。”
“哪儿看出来的呢?”
“老师站在后面,他都不知道!”
“两眼盯着字帖,一动也不动!”
“可以用什么成语呢?”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多美的成语啊!你可以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怀素写字专心致志,连老师站在后面也不知道,真认真!”
“是啊,我们来夸夸怀素吧!”
“怀素写字全神贯注,多么认真啊,连老师站在后面也不知道呢!”
“那看看这位清洁阿姨在干什么?”(此时正好有位老婆婆在外面打扫卫生。)
“清洁婆婆正在认真地扫地!”
“扫得怎么样?”
“很干净!”
“她呢,有什么感觉?”
“很累,累得直不起腰!”“累得汗流浃背了!”
“那连起来说一说吧!”
“清洁婆婆认真地扫地,把地扫得一尘不染,自己却累得汗流浃背!”
上述的情景创设由课本上的情景,转移到了生活中,从生活中发现情景,创造情景,再得到启发,将理解和运用结合在一起,将造句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
二、讲究方法,为造句训练创造必要的条件。
1、创设情境的模仿与“人云亦云”的不同。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孩子造句时常会出现“一呼百应”的现象。如果一个学生说“花儿好看”,那么后面的孩子就是“草儿好看”、“树儿好看”……于是在指导造句的过程中,在准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模仿尤为重要。让学生认真读课文中的例句,领悟课文中词语的运用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形成能力。如: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句时,采用模仿填空的方法,形式如下:
例: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母亲拉家常。
“一边……一边……”指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a小朋友们一边爬山,一边( )。
b小蜜蜂一边( ),一边( )。
c( )一边( ),一边( )。
由于填空的设计是逐步推进的,学生在造句时由课文范例引路,循序渐进,造句训练自然顺畅。
2、把单调的句子写具体,写完整,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色彩。
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要把话说完整,说具体。造句也是一样的。很多小朋友仅仅认为一个句子,只要把词语放进去,就是造句了。其实不然。“东方明珠真好看!”于是很多小朋友就有“苏州真好看!”“观前街真好看!”造句毫无意义也有创意。于是在造句之前,我首先就给“好看”加了一个定位,“怎么样好看,好看到什么程度!”同时我举了个例子:“这个小姑娘真好看,美得像朵花一样。”要把好看的程度说具体,说形象,那造的句就非常的生动,有血有肉。小朋友顿时就心领神会:“东方明珠五光十色,像一个发光的宝塔,真好看。” “苏州小桥流水,好看极了!”“妈妈买了漂亮的衣服,穿起来像公主,十分好看!”……这样,造句不仅有了创意,让人觉得非常得形象。还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时候“东方明珠”是最好看的呢?是在晚上。那我们也可以说:“黄浦江边的东方明珠在晚霞的映照下,格外的好看。”由此询问小朋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把这个句子补充得再具体些?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加上什么时候;有的说:加上什么地方;有的说,加上为什么这么好看。由此我再让学生进行造句,描述性的造句就非常的精彩!
3、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的学生在造句时,只考虑词语本身,不注意句子的感情色彩,缺乏思想性、逻辑性,不合事理,甚至有消极思想。有的小朋友造句时说:“小朋友打架真精彩!”“我一脚把门给踢坏了!”当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老师需要适时地给予纠正和引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避免一些错误的思想,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4、教师适时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创作的动力。
低年级的孩子比较重视老师的看法,老师翘起大拇指或者贴个红花,他们就高兴地不得了。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可以采取“鼓掌表扬”“翘大拇指”“打五角星”等方法。如请在“描红、瞄准、小猫、喵喵叫、铁锚”这五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来说句话。有的小朋友就把这五个词语中的几个连在了一起:“我在桌子上描红的时候,小猫在桌子下喵喵叫!”我就狠狠地表扬了这位同学,于是很多同学学会了把几个词语串成一句生动的话。
除此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耳濡目染”也是相当重要的。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的生活阅历浅,词汇不够丰富,那就要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扩展其知识面。有些词语往往很难下确切的定义;有些词语的使用、搭配,带有习惯性。对学生而言,只能多听多看,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可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耳濡”。教师在讲话时有意识地反复变换句式和内容,并且使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特别是要求用来造句的词语,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它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耳朵听来的信息,不需经过左脑的加工处理,就可以进入右脑贮存起来,因而比单纯用视觉获得的信息记得快,记得长久。二是“目染”。号召学生多读书报。阅读不但加深对学生的词语的理解,而且能获取表达(包括造句)的素材。这就是阅读面广的小朋友造句不困难的原因所在。老师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外”的训练。对那些表达能力比较好的或者有很大进步的进行表扬,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造句教学从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范例的模仿、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到造句的批改,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有机地组成了造句指导的全过程。造句是写作的初期,只有造句生动有趣了,才能把这些有趣的造句,连成一篇生动的文章。
小孩子们由于思维比较单纯,因此平时说话常常毫无顾及,有时所说出的话不仅仅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还会使父母也跟着尴尬,严重者还会对自己造成麻烦,以下就来具体的看下吧!
“童言无忌”的潜在危险
前天带童童在前面的一个小区的健身器材上玩,童童突然大声地问我:“妈妈,阿姨为什么不穿鞋呢?”这时我才发现,旁边的一位姑娘正脱了鞋光着脚丫坐在健身器材上打电话呢。童童这么一说,让那位姑娘有点尴尬,穿上鞋坐到了一边。
旁边的一位奶奶笑了,走到我们的身边说:“孩子真的是太纯真了,从不考虑太多。”随后老人就和我们攀谈了起来,她讲了一个新闻:在公交车上,有个小偷在偷一个女的钱包,当时车上有很多人,也许有人看见了并没有说,但是有个小女孩儿看见了,就用那天真无邪的声音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那位叔叔拿别人的钱包呢?”当这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时,提醒了那位女士,小偷的行为没有得逞,他的丑恶行径反而与孩子的天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小偷一下子恼羞成怒,举起了匕首刺向了那个小女孩,然后逃下了公交车。
听完老人讲的这个事情,我心里一紧,可怜了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一句童言无忌的话,却让她死于非命。更可怜公交车上的那群人,竟然连一个小女孩儿都不如,面对歹徒的尖刀都选择了沉默,眼睁睁地让坏人从车上逃走。
对于童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把握不好做事的场合、条件和限度,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还比较弱。相反,探究欲望却很强。所以,他们哪怕在公共场合,也不会受到限制。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里那说真话的小男孩,大概也就是这个年龄。他们并不知道如果说真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心理。
童童现在刚刚是会使用语言的开始,也是童言无忌的开始。对于孩子在家里的童言无忌,我会把它当做是孩子成长中的童言趣语来欣赏,但对于孩子在外面的令人尴尬的童言无忌,就要慢慢让他了解别人的反应和感受,这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情商教育。
口是心非要低调处理
吃饭时,我不小心地掉了菜在桌上,果很严肃地批评我,“浪费!不要浪费哦,钱买的哎。”我虚心接受批评,承认认错。果自己吃饭,一勺勺地盛自己爱吃的菜。盛得太多,菜总是掉了一桌子,我也用同样的话“反击”他,可他无动于衷。
孩子是天生的偷学大师,信手拈来,易如反掌。孩子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当大人犯着同样的错误时,他会“兴风作浪”,拿来“施教”。
我也发现了一些处理孩子“口是心非”,帮助孩子实现“顺从”的两个小技巧。
1.当我们察觉到孩子的“任性”、不顺从或言行不一时,切不可大惊小怪,更不要大发雷霆。因为不当的说教语言,很可能成为孩子反击的“武器”。
一天,大家一起吃晚饭。果用勺子盛了一块辣椒,放进他自己的碗中。如果这时,我表现得异常激动,“果果,妈妈不是跟你说过,辣椒很辣,小朋友是不能吃的。”果不但不会顺从于我,可能还会反驳我,“不辣,一点儿都不辣。”我使用了另一种说话的方式,“果果,你想吃辣椒啊。你先把辣椒给妈妈吃,妈妈看看辣不辣,好吗?”“好。”“啊,好辣啊。妈妈不敢吃了,你给爸爸吃吧。”辣椒确实很辣,我的表情没有说谎。“好,辣爸爸。呵呵。”他用勺子盛了一块更大的辣椒放进爸爸的碗里。爸爸也露出了辣得要命的表情,果乐了,也不敢吃辣椒了。
2.面对孩子的不顺从举动,不妨采用淡化处理的方式,孩子自识无趣,也会作罢。还有一种积极接纳的方式,接纳孩子尝试性的“任性”,尝试是为了感知对与错。
当孩子的手很脏时,如果我说“不要把脏手放到衣服上”,孩子可能会直接把脏手放到我的衣服上,而且一次两次的这样去做。我没有制止,而是搀着他的手去洗手间。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比用语言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来得更直接明了。而孩子的相反行径也会自然而然地停止。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相信大部分的家长都知道皇帝的新装,在大家们一片的欢呼声中,只有诚实天真的孩子说出了真话,看完此文章,相信父母们都会得到一定的启发,希望妈妈们对于孩子们的童言都能够做到正确的引导!
小孩子们的性格往往是天真直率的,有的时候说出的话往往让大人们哭笑不得,不过也正是因为小宝宝们的童言无忌,给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笑声,以下就具体的来看几个现实中的小例子吧!
1、 电视机上出现了直升机的画面,诺诺问老师:“它是不是很热啊?”老师很不解,但还是回答:“它不热。”“那它上面为什么安了一个大风扇?”老师无语……
2、 妈妈带着小宝吃拉面,屋里冷气开得很足,小宝指着胳膊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鸡皮疙瘩排队了!”周围笑声一片。
3、 爸爸喝完了一听罐装啤酒,随手就把拉环一扔。小宝马上跑过去把拉环捡起来。“我要把它送给姥姥当戒指。”想想又说,“姥姥要是不喜欢,也可以用它挠痒痒或者刮土豆。”环保啊!
4、 单位发了女工用品“卫生巾”。宝宝趁大人不注意打开一包,研究半天,问妈妈:“这个屁股创可贴为什么还分日用和夜用?”全家笑翻。
5、 一诺刚上一年级,每次写完作业,老师都要求家长在作业上签字。一段时间过后,他问妈妈:“老师是不是把你当明星了?怎么让你天天签字啊?”
6、 小伟的妈妈有个好朋友总爱喊她去打麻将,为了不让孩子受到影响,爸爸总是对小伟说:“妈妈去修长城了。”国庆阅兵那天,当电视画面上出现雄伟的长城画面时,小伟惊呼:“妈妈太伟大了,把长城都修好了!”
7、 幼儿园学了英语,回家后,妈妈拿着小猫英语卡片问欢欢:“小猫,怎么说啊?”欢欢答道:“咪咪。”“啊?”欢欢马上改口:“喵喵!”妈妈哭笑不得。
8、 晚上,妈妈身上突然很痒,让鹏鹏给她挠痒。鹏鹏正看电视,懒洋洋的挠了两下就不愿意挠了,妈妈说:“哼!看你懒得!等妈妈将来老了死了,你想挠也挠不着了。”鹏鹏接口道:“那我可以挠石碑啊!”挠石碑?触目惊心啊~
原创:李桂霞。天津市大港油田港狮幼儿园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在你们的家庭之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一些情况呢?学着将其记录下来吧,这也是宝宝们成长的足迹,当孩子们长大了,再拿出来回味一下,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啊!